天大天发科技-333体育手机版

当前位置:333体育手机版 > 天大天发科技-细菌内毒素的研究进展

天大天发科技-细菌内毒素的研究进展

[导读]近年来,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,细菌内毒素在科学检验和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细菌内毒素,本文就细菌内毒素的研究进展及其检查法的应用进行综述。

细菌内毒素的研究进展
细菌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上的特有成分,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。通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外层由脂多糖( lps) 、外膜蛋白质、磷脂质以及金属离子所组成。一般细菌在正常状态下不释放细菌内毒素,只有当细菌死亡、自溶、繁殖或者黏附在其他细胞时,才表现出毒性。
  细菌内毒素的起源 1890 年,科学家在研究发热物质过程中,提出了细菌内毒素的概念。1933 年,boivin 等首次采用三氯醋酸自小鼠伤寒杆菌内提取出细菌内毒素,并进行免疫学的研究。因为其蛋白质反应呈现阴性,所以称其为脂多糖( lps) 。之后陆续有学者采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革兰阴性菌里提取出与lps 相似的物质,此物质有多种毒性反应。为了与外毒素区别,称之为内毒素。

  1940 年,morgan 使用志贺氏痢疾杆菌,阐明了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由脂多糖、脂质及蛋白质三部分所组成的复合体。到 20 世纪中期,随着免疫学、生物学、遗传学、物理化学等各类相关学科的进步和发展,细菌内毒素研究工作的深入,特别是其化学结构组成和各种生物活性间的关系方面,都更加明确起来。

相关文章

网站地图